我的人生解答书——职业规划
对于每个不以自由职业者(Self-employed)为最终目标的学生,职业规划是绕不过来的一环。大学三年我很多次在内心中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奈何总以“并非不想思考,只是时候未到”的幌子糊弄过去。那时我总觉得自身还处在对行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毫无经验、技术、人脉的积累,再怎样细致思考,也都是自圆自说,没有价值。
现在,是时候给自己画一张完整的“职业规划”路线图了。
我为什么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要讲职业规划,我觉得不先讲专业选择都是耍流氓。假设一下,如果我现在所学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都不是我理想中想学的专业,那职业规划无论多好,都无法与我的兴趣相切合(这里排除那些无兴趣只以获取学习能力而读书的人)。兴趣是在一个行业耕耘的必要条件,没有兴趣,也就没有成就感与幸福感的获得。个人愚见,强行在一个不喜欢的行业中做职业规划,倒不如“规划”如何转行。
“明白你是谁,成为你自己” —— 凯特•阿特金森《Life After Life》
中国的教育体制和高校招生有不可否认的积极的一面,比如公平性、统一性,但在专业选择方面却仍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高考前一无所知,高考后逼你选择”依旧是很多高考生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我生源自河北,在“环北京贫困带”光环的笼罩下,这种情况因教育资源匮乏、竞争压力巨大更显突出。我见过许多同龄人在高考过后的大学生活中,因最后选择的专业方向不符合自己的兴趣、意志,逐渐丧失前行的动力。
还好,我高中母校较为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我提早了解到些专业方面的知识,父母也将高考志愿的最后选择权留给了我。我到现在都由衷地感谢他们——没有扯断我“成为自己”的翅膀。
回到专业选择这个问题本身,高中学习三个感兴趣的方向:金融、土木、计算机,这个兴趣来由不能解释,有点一见钟情的意思吧,那推动我做出最终选择的因素很明确,一是“想做出一些突破”,二是“不想靠父母”,下面我会进一步阐述这两个因素,如果您想直接看我的个人职业规划,请跳至下一节。
-
“想做出一些突破”
高中的时候的老师给我们展示过一组图,我找不到原图了,就自己画了了一下。
这组图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或许它们并不能合适地描述所有专业的学习路径,但至少对我来说,我希望我日后的学习路径是这个样子的,并且渴望最终能达到最后一幅图的浅蓝色部分,那综合一下,符合这幅图的最理想的职业应具备下面的特征。
- 特征 1. 需要具备一定领域内的知识储备
- 特征 2. 领域内有较多的突破空间
- 特征 3. 突破的方向是可确定的而非纯凭运气
特征 1 让我排除了理学性质的基础学科。因为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太过巨大,我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为基础学科做贡献是浪漫的,但我不适合。
特征 2 则让排除了金融和土木。前者的突破空间不太明晰,作为一个模型+经验构建起来的偏社科的学科,很多理论都仍有多个学派的争论,而且可能争到最后也是“信与不信”的区别,而非“对与不对”;后者的突破空间被大量前人构建起来的规范和先例限制住了,比起计算机等新型学科,人们畏于提出新的见解,对抗现有标准(少,并非没有)。这个专业的人们需要学习《有所不为的反叛者》中提到的“历史学家”的美德:批判、怀疑和想象力。
特征 3 则排除了一众理工科。不可否认人类历史上许多进步都是少数人在极低概率下机缘巧合摸索出的门路,但我实在无法忍受换比例炼丹法和撞大运式科研,比如探索新材料、构造蛋白质等等。我不否认其意义,甚至我还要为一些领域(实验物理、材料等)辩解,从算法的角度看他们科研的策略:有理论指导,那就启发式搜索;没有理论指导,那就暴力枚举。我认为这种策略不该被批评,在实验走在理论前面的学科,枚举是被迫的选择。但你问我想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么?我不想,我宁愿找一个理论和实验并肩前行的学科。
该批评的是那些不探索更高效策略与理论,只求枚举两种情况发 paper 的“科研”人员。
-
“不想靠父母”
当时选志愿的最后阶段,母亲总是建议我学自动化或者电气系统方面的专业,理由很简单:我父亲在国企电厂中工作。我当时很排斥她的这些话,因为我觉得这就是“走关系”,早该被视为糟粕、被时代抛弃的观念。
大一寒假回家,跟父亲一聊,我才发觉我只了解事情的一层。事实上,像电厂这样的国有控股企业,内部都有一套政策,每年都会要求企业内员工登记家庭内孩子的学业情况,作为“人才储备库”的资料。而当这个孩子有意进入相关企业时,其资料会从该储备库中调出,出于对内部资料的信任和多一份的了解,这个孩子相较于外界应聘者会多一层优势。所以有时这个途径不见得是我所排斥的那种“走关系”,而更像一些民营企业的“内部推荐”。
我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我还是不喜欢这个方向。强电弱电让我选其一,我还是希望能在弱电的世界里独自打拼。以电力系统为代表的强电方向内的企业不乏军人转业或者体制内高管空降,反观弱电那边,半导体行业、互联网公司的快速起步说明了白手起家和技术制胜的可能性。结合之前所说的我喜欢研究方向的三个特征,计算机还是略胜于自动化与电气。
最后推了我一把的就是 CS 专业的前辈——陈立杰,在清华特奖答辩中说的那句名言。
“成为黄金时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为人类的智慧添砖加瓦。”
毕业时看到,心里三个字:我也想。